編者按:很多人喜歡給00后貼上“年輕”“經驗不足”“整頓職場”等標簽,這些人不知道的是這代年輕人已經開始展露職業清醒與戰略眼光。當市場進入低迷階段,他們也在為將來籌謀。本期采訪對象楊工,就是這樣一位兼具工匠精神與時代智慧的代表。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成長軌跡,還原新生代建筑行業職場人的發展路。
楊工,00后,2022年畢業于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,目前就職于貴陽一家建筑公司,畢業初期,他和大多數同學一樣,每天用CAD畫圖,但隨著工作接觸面的擴散,他發現單一的專業技能很難在職場獲取晉升與加薪機會。
在一次與同事的交流中,他了解到BIM技術正在行業普及應用,抱著"技多不壓身"的想法,楊工利用3個月時間系統掌握了BIM設計相關專業技能。恰逢公司業務拓展,BIM項目需求批量增長,他順利轉型為BIM設計工程師,并借此發展自己的副業,實現了主業轉型、副業增收、項目積累發展。
看似水到渠成的成果,實則每一個節點,都凝聚著00后獨到的思考與智慧。
匠人多初體驗:從搜索到首單成功
楊工分享道:“作為00后,我們表面上看似乎擁有更多職業選擇自由。但職場競爭的本質始終是價值交換,市場最終只會為稀缺能力和實際產出買單。”
“唯有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,未來才能真正掌握選擇主動權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企業項目往往具有明確的針對性,單靠個人在固定崗位上的常規工作,很難實現快速成長。我們年輕人更應該主動突破舒適區,多渠道積累實戰經驗,這才是職業發展的關鍵突破口。“
圖片來源:匠人多平臺
今年4月,楊工在小紅書搜索"匠人接單平臺"時發現了匠人多平臺。在與匠人多平臺負責人王工溝通中,工作人員耐心解答了他所有疑問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,楊工順利完成了在平臺的首次接單體驗。
對此,楊工坦言:“4月14日,我中了2000多的機電項目標,項目截止日期是4月30日,一個13000平的機電建模項目,我每天干2小時左右,花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完成了項目,并進行了交付,可能是提前一周完成項目的原因,也是獲得甲方的五星好評,當時直接就提現了。”
“剛好不巧的是遇到 “五一”放假,我還擔心自己是不是被騙了,我的對接人告訴我,財務工作人員都放假了,五一假期結束的第二天資金就到賬了,非常開心。”
圖片來源:匠人多平臺
匠人多的接單實戰:3個月11單,綜合收入遠超同行水平
如今,楊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,時常在匠人多平臺承接項目,自今年4月以來,他已成功完成11個訂單,整體生活節奏緊湊且充實,白天專注日常工作,晚上投入項目創作,偶爾利用周末旅行放松,短暫的休整后,他又繼續投入到新的項目對接。
當問及平臺的發單、接單、報價、交付體驗時候,楊工分享道:“平臺提供了定價參考,我每次報價我都是參考平臺提供的參考定價投標,然后根據項目周期進行增減。匠人多的工作人員會根據會員的能力進行派單,會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接單,項目后期平臺也會幫忙進行模型審核,能夠順利的把項目交付。”
“每一個項目都會有不同的項目合同,對甲方或者是對我們會員,包括項目的工作界面等,確保每一名會員能夠公平公正且合理的對接每一個項目。這個定價參考,不僅能夠讓甲方更快鎖定我,還能夠保證我的付出與收入是正比。”
在項目承接與積累方面,他慷慨的分享了自己的接單技巧:“我成交的項目,有平臺派發的訂單項目,我會根據我自己的情況選擇性接單,也會有一些甲方項目聯系我,其中有一次我接了兩個單子,有時候自己空閑時自己也會搶單子,自己搶到的單子,很不巧那時候自己有點私事處理,就耽擱了。”
“在接單上,其實我每次接單都是找我能夠在規定時間完成的高質量項目,花少的時間掙更多錢,當主業和副業同步進行,哪怕市場再怎么不好,我也能減少日常自己在工作上的焦慮。”
當我們一起回顧這3個月的會員體驗,并問楊工覺得這個會員資格最值得的地方在哪里時?
他爽快的告訴我們:“這塊我就說得直白一點吧,在這3個月里,我花些時間,每一個月能夠多出3000-5000的收入,這些都能夠減少日常自己在工作上的一些焦慮。另外,主業屬于一個蘿卜一個坑,在平臺上接單,可以豐富自己的項目經驗,讓自己以后更有價值。”
談及轉型收入變化時,楊工對當下是滿意的,他的原話是:"目前,憑借BIM這項復合型技術優勢,我的薪資水平已經遠遠超過傳統能源行業的同行。"
匠人多的平臺賦能:助力個人職業成長路
當我們談到當下BIM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時,楊工說:“雖然是00后,但是接觸了那么多BIM技術,我的工作視野得到了顯著拓展,思維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。以管線綜合處理為例,我不再局限于單一管線的調整,而是需要統籌考慮整個系統——比如調整一根風管時,必須同步評估其對相鄰管道和橋架的影響。這種系統化的思維方式,讓我能夠快速捕捉圖紙中的關鍵信息,而同期仍在使用傳統CAD制圖的同事往往難以達到這樣的效率。”
“最直觀的體現是在圖紙識讀方面,從最初需要反復揣摩到現在能夠快速捕捉設計意圖和關鍵節點信息,通過BIM模型的可視化呈現,我能夠提前發現并解決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,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。"
現在,楊工不僅可以出色完成本職工作,還多次主導與承接了各種項目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項目,從設計、施工到最終交付,他帶領團隊全程參與。特別是在項目展示環節,通過BIM動畫技術為客戶提供了全方位的可視化呈現,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。
注:圖片為AI生成圖
在職業發展上,楊工也有自己的見解:"00后相比80后、90后確實面臨著不同的社會環境,暫時沒有車貸房貸和家庭壓力,看似選擇更多。但我們必須認識到,青春是短暫的,市場真正稀缺的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人才。只有持續提升個人價值,才能把握未來的無限可能,我現在是個人工匠,未來應該會發展成為工坊組織,只有集體作戰,才能獲取更大收益。"
真正的職場自由,從來不是逃避責任的任性,而是掌握選擇權的底氣。
當同齡人還在為"躺平"或"內卷"爭論不休時,他早已用BIM技術搭建起職業躍遷的階梯,用匠人多平臺拓展出多維成長的核心競爭力。
這種"主業精耕+副業開拓"的雙輪驅動模式,正是數字經濟時代個人價值最大化的最優解——既保持專業深度的"護城河",又構建技能寬度的"瞭望塔"。
平臺個人發展規劃
在未來規劃方面,楊工給出了自己的思考:“在平臺接單過程中遇到過不同建筑類型,比如:商業建筑、工業建筑等,針對建模要求存在差異性,之前做的BIM模型還是不夠全面,后面也會加強學習。”
“我有看到平臺提供的港標BIM課程學習,這或許會是我接下來可能考慮的點,再提高個人的英語水平,研究以下港標的圖符,希望可以在平臺接更多的項目,賺錢,賺經驗。”
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,楊工的成長軌跡恰如一盞明燈,不僅照亮了新生代職業發展路,更是建筑行業從業者在市場低迷中的智慧。
圖片來源:匠人多平臺
值得深思的是,這種未雨綢繆的智慧背后,本質上都是對抗職業不確定性的武器庫,在AI重構職業版圖的今天,沒有永遠的鐵飯碗,只有不斷迭代的金剛鉆。
寫在最后
青春是短暫的,但競爭力是永恒的。在變化成為唯一常量的世界里,唯有讓自己成為"變化"本身,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。
——楊工
Copyright@1999-2017 www.midnyght-sky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出版機構 ICP備1602369516號-1
聯系網站:cnzhengzhou@sina1.com.cn 違法信息舉報郵箱:jubao@123777.net.cn